脫毛已是時下女性的必需品,無論是想全身脫毛還只是局部(如腋下脫毛),了解過毛髮生長,衡量過優缺點與自身條件,選擇合適自己的脫毛方法才算是真正愛惜自己的肌膚。所以不要故亂試脫毛方法,今日COSMED與你詳細分析物理、彩光、激光脫毛的優缺點!
夏季因為多了戶外活動,不少朋友們都希望可以「脫走毛毛」,有自信地以背心短裙上陣,展露出皮光肉滑的肌膚,惹人羨慕一下。
傳統脫毛方法
1. 剃刀
要同毛毛說再見,當然有很多方法,有人會用傳統剃刀脫毛,亦有人會用脫毛膏。傳統剃刀脫毛的缺點就是脫得不夠乾淨,一不小心,更可能會剃傷手腳,想白滑示人變了傷痕纍纍,更加難看。
夏天的到來,女生們都希望可以「脫走毛毛」,展露出皮光肉滑的肌膚。
2.脫毛膏
脫毛膏脫毛的主要是利用化學成分來溶解掉毛髮結構中的蛋白質,將其塗抹在欲脫去之毛髮處,靜待一會毛髮便會軟化、易於刮除,此時只要輕輕刮掉或揉掉已軟化的毛髮即可達到脫毛的效果。
「脫毛膏」的優勝之處是完全無痛,特別適合怕痛的女生,相比起直接使用傳統剃刀,脫毛膏能有效率地大面積除毛,更不怕因反覆剃刮或自己手勢不好,而令到毛孔受傷、毛髮倒生,或刀片刮傷等情況出現。
由於毛髮經已被軟化,因此脫毛後的觸感也比用剃刀更滑溜溜,不會留下拮手拮腳的黑色小點點。
然而有優點,當然都會有其缺點,「脫毛膏」因為是化學性脫毛,故常見的副作用是有機會出現過敏反應,皮膚發炎、皮膚痕癢等等。
另外,使用剃刀或剃毛膏脫膏也好,脫完之後,大約三至五天左右,毛毛很快便會再次長出來,對於忙碌的都市人而言,三、五日要重複脫毛一次,或許會覺得很煩厭。
光學脫毛方法
除了以上脫毛的方法外,有很多愛美之人都會選擇進行「光學脫毛療程」,一勞永逸。「光學脫毛」是什麼來的?想了解多點,我們就先要了解一下人體的毛髮先。
人體的毛髮分為3個階段的生長周期:「生長期」、「衰退期」和「休止期」,而光學脫毛程序的原理,就是向毛髮針對性照射激光(laser)或彩光(又稱強烈脈衝光,intense pulsed light,IPL)。
藏於正值「生長期」的毛髮內的毛囊黑色素(melanin)就會產生熱能,令毛囊組織受損而達到脫毛效果,但又不傷及鄰近的皮膚組織。
不過,由於不同位置的毛髮的生長周期長短不一,而「光學脫毛」程序只能處理正值「生長期」的毛髮,所以處理不同位置所需的次數及時間或會不同。
同時,「光學脫毛」並非每個人都能奏效,假如你的毛髮較淺色甚至是白色,由於毛囊內的黑色素數量少,或未能有效吸收光束,導致效果不如理想。
有很多愛美之人都會選擇進行「光學脫毛療程」,一勞永逸。
激光、彩光的分別是?
主要分別在於其光束的波長,適合使用的人士亦有所不同:激光,坊間較常見用於脫毛的激光包括Alexandrite(波長755nm)、Diode(800至810nm)及Nd:YAG(1064nm)3類。前兩類脫毛的激光較適合膚色較淺的人士;膚色較深的人士或部位則較適合使用Nd:YAG激光。
而彩光的波長範圍較廣,介乎550至1200nm不等。儀器配上不同過濾器(cut-off filters),可取得不同波長範圍的光束,適用於各種美容程序。
但儀器的操作設定(包括波長範圍、能量強度及脈衝持續時間)須小心控制,才能既針對毛囊中的黑色素,又不會對其他皮膚組織構成嚴重影響。一般而言,要較有效脫毛便要調高儀器所釋出的能量,但能量過高則會增加灼傷皮膚的風險。
激光、彩光效果持久?
以激光、彩光來脫毛,效果是否持久,除取決於毛囊內黑色素多寡,亦要視乎所使用儀器的能量,以及毛髮在吸收光束後能量是否足以破壞毛囊。
深色和粗壯的毛髮(如腋下體毛)普遍反應會較明顯;幼細而淺色的毛髮(如唇毛、面毛)則需較多次數的程序處理。不過「長效」不一定意味徹底清除該部位的毛髮,體毛的生長周期一般由4至12個月不等,只要在完成數次程序後,維持減少毛髮再生的效果長於其整個生長周期,已可視為「長效」,而激光和彩光一般都可做到這個效果。
原文地址:https://eastweek.my-magazine.me/main/eblog_view/1134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