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瘡是影相的大敵。誰不想無需執相即可以影出美照,如果是珍貴的旅行照片,更是不能被暗瘡發炎及爛面影響!要解決暗瘡,必需先了解自己的暗瘡問題嚴重程度及暗瘡類型,今日就等COSMED話你知!
日前,政府公佈放寬了入境檢疫安排至「0+3」,為一向愛旅遊的香港人帶來一個天大的喜訊,大家終於可以外遊,真是可喜可賀!
有見大家對外遊的渴望和需求,上期就給各位有意外遊的濕疹患者朋友來一個温馨提示,而今次就想同大家講下「暗瘡問題」。
口罩誘發暗瘡問題
在疫情期間,大家長期「口罩」不離身,令到皮膚和口罩之間接近是一個密閉空間,極少量空氣流通,呼出的濕氣會在口罩之內不斷循環,令皮膚表面的溫度升高,導致皮膚缺水,從而促進毛孔分泌更多油脂去滋潤皮膚,因而出現面油增多。
同時,亦因為呼出的濕氣會令口罩內的溫度及濕度增加,油脂分泌增多,同時缺乏新鮮空氣,這個環境會令暗瘡及粉刺不斷生長,特別容易出現暗瘡復發。
昔日過着戴口罩的日子,自欺欺人地去想,沒有人看見,自己又不介意,沒有所謂吧!但難得可以外遊,當然想影多幾張靚相留個念,攞多幾個LIKES。
在這個除口罩的時刻,一粒粒難看的「暗瘡」就會成為你的煩惱,故此出發前,一定要解決面上的痘痘。
然而要解決「暗瘡」必須要認識它們,「暗瘡」又稱為「青春痘」,雖然叫做「青春痘」,但並不代表只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才會生暗瘡,任何人任何年紀,它都會有機會出現兼纏擾著你。
暗瘡類型
「暗瘡」可以用嚴重程度來分為不同類型,較輕微的就如白頭粉刺、黑頭等,嚴重的「暗瘡」就是囊型、紅丘疹型等「暗瘡」。
沒有發炎的暗瘡
白頭粉刺和黑頭是一些皮脂腺「沒有發炎的暗瘡」類型,比「發炎類的暗瘡」較容易處理,多做去角質或者使用一些酸類護膚品,也已經可以做到去粉刺、去黑頭的效果,至於「發炎類的暗瘡」就是主要受細菌感染,以致皮脂腺發炎而產生。
紅丘疹型暗瘡
「暗瘡」種類中的紅丘疹型是「發炎類暗瘡」中,比較輕微的「暗瘡」類型,因為毛孔閉塞而導致皮脂腺發炎,結果就形成「紅丘疹型的暗瘡」。這類「暗瘡」比較常見,通常呈紅色或粉紅色,會帶有少許疼痛感,不過不太顯眼。
膿皰型暗瘡
「膿皰型暗瘡」比「紅丘疹型暗瘡」嚴重,暗瘡位置明顯凸起,除了呈紅色或粉紅色外,暗瘡上還會帶有白色或淡黃色的膿頭,這是因為發炎的皮脂腺開始出現化膿,膿物被推出毛孔表皮層,因而令暗瘡更加紅腫,更為顯眼。
很多女生面對難看的「暗瘡」,都會忍唔住手將膿擠出來,希望暗瘡可以快些凋謝,但其實處理暗瘡都要小心,如果擠暗瘡的手勢不當,或者在過程中不小心弄損真皮層,就會引致色素沉澱而出現暗瘡紅印、暗瘡啡印,或者皮膚組織下陷,造成凹凸洞或者暗瘡疤痕。
囊腫型暗瘡
「囊腫型暗瘡」比「紅丘疹型暗瘡」和「膿皰型暗瘡」更加嚴重,「紅丘疹型暗瘡」和「膿皰型暗瘡」兩者的發炎情況只在於皮膚表層,而「囊腫型暗瘡」發炎位置是在皮膚的深層,故此難於處理。
膿瘍型暗瘡
「膿瘍型暗瘡」就是常見的「石頭瘡」的其中一種,因為皮膚深層的皮脂腺出現嚴重發炎,加上毛孔出口受到阻塞,令到「暗瘡」位置出現腫塊。「膿瘍型暗瘡」會令「暗瘡」位置出現腫痛,而且帶有嚴重的暗紅或血紅色,形成紅紅腫腫的「暗瘡」斑點。
混合型暗瘡
「混合型暗瘡」就是指臉上出現多過一種類型的「暗瘡」,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。
面對難看的「暗瘡」,坊間會有不同的治理方法,或隱世秘方,亦有指用蘆薈去治理暗瘡,會有舒緩作用,但特別是面對「石頭瘡」時,就不是蘆薈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暗瘡解決方法
要解決「暗瘡」變回白滑也不是苦無辦法的,除了一般暗瘡膏藥外,也可以諮詢美容醫生或皮膚科醫生,考慮做醫療換膚、外塗藥物,或口服藥物。
醫美方面有林林總總的皮膚護理如深層清理、清除角質及黑頭大法、面膜、雷射、美白導入及LED再生光療等,若然經濟許可,也要考慮清楚其療效及副作用,如有疑問,可向醫生查詢才作出決定。
原文地址:https://eastweek.my-magazine.me/main/eblog_view/1153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