疣是什麼?這種通常不痛不癢,又無處不在的病毒疣究竟是甚麼?我們常聽扁平疣、足部疣、生殖器疣,但原來還有一種長在眼瞼上的疣,今日由COSMED介紹疣的知識。
上期,同大家分享了長在眼睛周圍,看起來像是一小顆白芝麻的「油脂粒」問題。「油脂粒」又叫脂肪粒(皮膚科汗管瘤和粟粒腫)會於任何膚質上出現,「油脂粒」的出現,大多是分泌失調、角質層過厚、皮膚缺乏油脂或油脂過剩等有關,過多油脂堵塞皮脂腺,就有可能長出黃白色、微小粒狀的暗粒,久而久之形成油脂粒。
有朋友看過我的專欄後,傳了她的自拍照一張給我,叫我給她一點專業意見。
我看過相片後,就發現她眼瞼上的粒粒並非「油脂粒」而是「眼瞼絲狀疣」。
很多人都分別不到「油脂粒」和「疣」,其實它們最大分別是前者不會傳染,後者是會傳染的。
疣是什麼?
「疣」是由一種稱為人類乳突病毒(HPV)的過濾性病毒引起的,病原是透過接觸性傳染,經皮膚接觸後有機會擴散至身體不同部位如面、手、腳等。免疫力愈低愈容易受他人感染,尤其是在皮膚破損的情況下,HPV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和性活動傳播。公共場所是較容易因接觸而引致傳染的地方。
「疣」有不同種類,由不同的HPV病毒株引起,在眾多的病毒株下,只有一種專長在生殖器的性器疣與子宮頸癌病變有關。而生在面上或眼瞼附近的多是「扁平疣」其次是「絲狀疣」,兩種都不是癌性的。
「絲狀疣」是什麼來的?
「絲狀疣」長得非常快,並且有尖刺的外觀,疣中突出來的看似棉線,像手指狀突起,從皮膚延伸約1至2毫米。「絲狀疣」生長的常見部位包括眼睛、鼻子和嘴巴周圍的面部。
它通常會引發痛楚,但如果「疣」在敏感的眼瞼皺褶發展,則可能會出現瘙癢、刺激或流血。
「扁平疣」是什麼來的?
大多生在面上的「疣」通常是「扁平疣」多為肉色或粉色,呈扁平狀,相比其他類型的「疣」細小,但它往往會大量出現,由於它們傾向在眼瞼和嘴唇周圍形成,因此也被稱為面部疣。
疣的解決辦法
目前醫學上沒有治癒HPV的方法,即使能去除疣,也無法去除病毒,疣是有機會復發的,故此以預防感染最重要,治癒後必需要把以前用過的毛巾、貼身等物品徹底清潔消毒才可。
其實,現今的醫療技術十分進步,脫疣治療技術都有很多選擇,如二氧化碳激光脫疣治療、冷凍脫疣治療及電灼脫疣治療。
故此,當遇上「疣」這個問題絕不需要擔心或感困擾,只要諮詢家庭或皮膚科醫生,他們都會為大家提供專業意見,幫大家解決問題。